2018年8月28日 星期二

低醣行不行?素不素有關係!!


陳語辛 講師 編輯撰寫

一項刊登在知名期刊 Lancet的研究發現,低碳水化合物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模式與相對死亡風險的增加有關,而碳水化合物攝取量中等的受訪者死亡風險最低。該研究還發現,攝取低碳水化合物族群若以植物來源的蛋白質和脂肪取代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熱量,與用動物來源的蛋白質和脂肪代替碳水化合物相比,死亡風險相對較低。


低醣行不行?素不素有關係!!
這篇來自美國社區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研究(ARIC)追蹤觀察了15,400人後發現,碳水化合物的熱量比例太高太低(熱量<40, > 70%熱量)與死亡率增加有關,而碳水化合物攝取量介於45-55%的總熱量,死亡風險相對較低。另外再分析來自20個國家,超過40萬人的研究也指出,若較低的碳水化合物,若搭配的蔬果不足,或是改以大量的動物性蛋白以及脂肪取代 (從牛肉、羊肉,豬肉,雞肉和奶酪等食物中攝取更多動物性蛋白質和脂肪),確實會增加死亡風險。低碳水化合物,再搭配植物性蛋白及油脂來源,則死亡風險也會較低,可能與植物性食物富含保護因子如植化素有關。


低碳水化合物可長可久?
好像從這兩年開始,網路媒體瘋傳生酮飲食減重法,說可以快速減肥不易復胖。而生酮的重點在於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小於20)。空出來的熱量則以大量油脂取代。這樣的減重方法,由於速度較一般減重為快,短期內即看到成效,導致許多民眾趨之若鶩。但此方法若執行不慎,容易有代謝性酸中毒產生相當容易損害肝腎健康,故長期的低碳或是生酮飲食還是建議三思呀。

編者按:
醣類攝取量佔熱量攝取45-50%,有最低的相對死亡率。而低醣或減醣飲食若搭配植物性來源的蛋白質與油脂,也能有助於健康。一般健康的醣類來源,主要為全榖雜糧類,建議多攝取全榖雜糧,除提供醣類外,也可增加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以及植化素的攝取,也是有助於健康。


參考文獻:
 Dietary carbohydrate intake and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2018; DOI: 10.1016/S2468-2667(18)30135-X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簡單上菜 元進莊-黃耆紅棗枸杞烏骨雞湯

枸杞與紅棗、黃耆的甜香配上濃郁不油的湯頭  又快到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北部的”夜晚”天氣也開始轉涼,最近的 新冠肺炎的疫情也開始升溫,維持正常的免疫力是相當必要的。這 款黃耆紅棗枸杞烏骨雞湯,是使用整隻的烏骨雞加上特調雞高湯以